经济学十大原理

概要

最近买了《经济学原理》上下册,想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。这两本书是很多人推荐过的,语言简单易懂,举例也很生动。如果有读者想要了解一点经济学,我也会推荐这套书。

个体决策

权衡取舍

我们总是面对各种决策以决定取舍,为啥会有取舍,因为个人资源是有限的。资源可以是时间,自由等无形的东西,也可以是食物,水等有形的东西。个体将资源分配到一项活动,就舍弃了另一项活动。从社会层面看,取舍实际上是一种对效率和平等的权衡。效率是指从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,平等是指利益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。

机会成本

我们做出决策得到的某种东西的成本,实际上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。比如你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,看书学习,当时将时间用于这些活动,你就舍弃了娱乐的活动。在经济学中称为机会成本。

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

在所有的理论中,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是:人是理性的,在可以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,理性的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女里去实现其目标。实际上这个假设不能称为假设,因为这就是事实。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,大部分的决策不是黑与白的选择,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。这里又有一个经济学术语:边际变动,边际收益。所谓边际,是指微小的增量调整。围绕你的目标,当做出微小的变动(边际变动)得到的收益(边际收益)大于平均成本,理性的人就会选择向收益大的方向走。

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

激励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。比如管理上的及时激励,团队取得一定的成绩,应当及时给予一定的激励,以保持团队的冲劲。在经济学中,激励会引起很多参与方的反应:比如苹果价格上涨,人们会少吃苹果,但是苹果园主却会想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多摘苹果。政府的很多决策会激励社会的变化。

人们相互影响

贸易让每个人状况都变更好

为什么这么说,从资源交换角度,贸易让一方资源与另一方资源均衡。一方的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更低的成本,如果不是去交换,对双方来说都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去获得对自己更稀缺的资源。所以我们总是倡导共赢合作,打破贸易壁垒。在我浅薄的认识里,当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实际上两败俱伤。

市场:看不见的手

从初中政治开始总是提到看不见的手在调控设计经济活动。市场经济是符合经济规律的。为什么这么说?在任何一个市场上,买者决定需求多少时,他们盯着价格;卖者决定供给多少时,也盯着价格。卖者和买者的决策结果是,市场价格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,也反映出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。就想物理学中的稳定平衡:偏离了平衡位置后,会在平衡位置波动但是,幅度会逐渐变小,回到平衡位置。

政府:可以改善市场结果

政府通过实施规则,维持市场经济的制度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产权制度,明确所有权。比如:农民可以确信自己种的粮食属于自己而不会被偷,在商店人们通过货币才能获得所需物品。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有两个: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。换句话说:要么把蛋糕做大,要么改变蛋糕的分割方式。

整体经济的运行

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率

所谓生产率: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。平均收入反应的是生活质量上的差别。高收入国家居民比低收入国家居民拥有更多的汽车,更好的营养,更好的医疗保健,以及更长的平均寿命。

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:通过膨胀

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。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,货币的价值下降,物价上涨。

通过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

这个是由于货币的短期效应:

  1. 增加货币量,激励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,于是增加了物品和服务的需求
  2. 需求的增加激励企业提高物价,同时激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,以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
  3. 雇佣跟多的人就意味着更少的失业

这个短期的权衡取舍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关键作用。